据报道,印度政府在2025-26财年为航运部门拨款约60亿美元。
上周印度财政部长向议会提交了预算文件,披露了政府打算花费几十亿美元升级国家海事基础设施的计划。
政府提议提供3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,用于设立海事发展基金(MDF)。
政府将贡献基金的49%,其余部分由港务局和私营部门出资。
该基金主要为船舶采购提供融资,到2030年,MDF将在航运部门创造多达170亿美元的投资。
支持国内造船是预算方案的另一个亮点,
印度港务部最近宣布将在五个州建立造船集群,每个集群每年的容量可达120万吨。
为支持该计划,财年预算将提供资金用于在指定集群创建防波堤和疏浚工作。
此外,政府建议提供为期十年的免土地租金,此外还为现有船厂的升级和自动化分配了7亿美元的额外资金。
预算还延长了造船财政援助政策(SBFAP),并拨款20亿美元。
SBFAP计划为印度船厂提供财政补贴,帮助抵消运营成本劣势。
值得注意的是,预算将支持船舶拆解信用票据计划,该票据可以用于购买在国内船厂建造的新现代船舶。
依我看来,印度这次大力投入,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,海事发展基金(MDF)采用政府出资49%、港务局与私营部门主导的融资结构,理论上可撬动超3倍杠杆(30亿美元基础撬动170亿美元投资),降低财政压力并分散风险。
若执行到位,可能激活印度长期滞后的船舶融资市场。
五个新建造船集群若全数落地,印度年造船产能将突破800万吨(现为220万吨),接近日本当前水平。
但所有事情真正实施起来可能难度不小,在执行过程中,资金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、各部门及公私主体间的协同配合等等,都是问题。
这么多钱撒下去,怎么保证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,不被浪费、不出现猫腻?
这或许才是这里面的重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