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球贸易版图在2025年才敢过去2个月,越南再次以亮眼数据成为焦点。
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越南前两个月创下127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,贸易顺差14.7亿美元。
但这背后,一场关乎越南经济命脉的暗战正在上演。
一、顺差的AB面
越南经济的"双引擎"正在发生微妙位移。
外资企业依然占据72.1%的出口江山,但越南国内企业12.8%的增速悄然超越外资的6.7%增速。
在胡志明市的工业园区,本土电子元件制造商Vitec的车间里,工人们正赶制价值500万美元的5G通信模组订单。
加工制造业88.7%的绝对统治地位,让越南继续扮演着"世界重要组装车间"的角色。
但有个数据要留意——93.7%的进口属于生产资料,其中半数以上是机械设备与零部件。
二、区域新活力
在170亿美元对美顺差背后,中越跨境智慧物流通道日均处理约万标箱货物,见证着两国制造业的互补升级。
面对东盟内部贸易逆差的显著变化,区域生产网络正展现出新的活力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连续21年稳居越南最大进口来源地,双方在机电产品(HS84-85类别)的零部件贸易额占双边贸易比重达64%。
这种生产资料的高度协同,客观上推动了越南加工制造业88.7%的出口占比,印证着区域产业分工的深化发展。
三、增长却暴露矛盾
越南1-2月出口虽同比增长8.4%,但2月环比骤降6.2%,暴露出制造业的深层矛盾:
传统产业遭双重挤压——广宁港春节后集装箱积压,折射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境。占出口28%的纺织业正被孟加拉国(工人薪资低1/3)抢单,2月鞋类出口环比暴跌21%。
日本企业带来新机遇——TDK、住友在海防市建厂,推动越南精密模具出口,使贸易顺差激增10倍至5亿美元。
但加工贸易占比仍高达88.7%,核心技术未完全自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