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时约5个月,经中国商务部、驻俄大使馆与俄经济发展部、海关部门多次磋商,中欧班列货物扣查事件已化解,所有合规货物已放行,问题基本解决。
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整件事经过。
大概在2024年10月下旬开始,俄方以“防止军民两用物资流入乌克兰”为由,对经其中转的中欧班列货物实施系统性审查。
截至2025年1月,累计有70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被扣查,涉及机械类设备、电子元件、汽车配件及迷彩服等品类。
PS:尽管网上部分报道流传最多涉及1000个集装箱甚至更多,但官方数据确认为70个。
在2024年10月的时候,俄罗斯发布了一项法令,扩大禁止过境物资清单,新增机械类、电子类用品及迷彩色衣物等军民两用物品。
俄方表示部分企业的报关单仅填写大类(如“机械类”),未列明具体货物型号、用途及技术参数,导致俄方需开箱查验。
俄方随后将机械类细分为800多个子类,要求报关信息精确至螺丝钉材质,以减少信息模糊引发的误判。
部分货物滞留时间长达3-5个月,原计划10天内送达的货物因扣查导致交付周期延长至2个月以上。
截至2025年3月中旬,滞留货物才全部处理完毕,中欧班列运输时效恢复至正常水平(如西安—杜伊斯堡线路全程约12天)。
据悉,被扣集装箱仅占中欧班列年货运量的0.1%(按2024年开行量1.3万列估算),但相关企业仍面临滞港费、违约金等直接成本压力。
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于2025年3月10日公开确认,经过中俄双方沟通,所有合规货物已放行,问题基本解决。
后续汽车配件等非敏感物资经核查后豁免通关,俄方对无风险的汽车配件等货物予以豁免放行,并对低风险货物(如汽车配件)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实现72小时内免开箱检查。
涉及军民两用嫌疑的货物(如迷彩服)退回处理。
存在问题的军民两用物资(如无人机组件、迷彩服等)则要求退货处理。
所有合规货物最迟于2025年3月15日前完成清关。
此次中欧班列扣查事件始于2024年10月,经中俄外交协商于2025年3月中旬基本解决,历时5个月。
不过也能看出跨境物流只靠一条过境通道是不够的,往后或许中欧班列也会靠着开辟更多路线,完善规则,继续为亚欧之间的贸易 “保驾护航”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