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菲律宾做虾皮的卖家最近有点愁。
就像网上一位卖定制包和钥匙扣的商家说的,2024年下半年前每月能赚24万比索,而自从虾皮佣金等费用上调后,现在到手只剩7万到9万比索。
据测算,平台扣除的佣金、运费、交易费等总费用,已经占到销售额的25%,这意味着,在销售额基本稳定的前提下,仅平台费用就比之前多吞噬了近四分之一的营收。
加上商品采购、仓储、人工等固定成本,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,最终导致收入腰斩。
不止如此,菲律宾、印尼、越南的虾皮卖家最近都表示赚钱越来越难了。
费用涨不停,低价卖家受重伤
虾皮这波调价不是小打小闹。
除了基础佣金上涨,还在多个市场加了“固定交易费”:印尼1250印尼盾(约0.1新元)、越南3000越南盾(约0.15新元)、马来西亚0.54林吉特(约0.17美元)。
对卖低价商品的卖家来说,这简直是“雪上加霜”。
规则更严,小卖家快跟不上
除了费用,卖家还得应付更严的规则。
发货要更快:上午的订单当天发,下午的次日发,不然可能被扣分、降流量。退货更麻烦:允许买家“改变主意”退货,哪怕商品没毛病,来回运费得自己付,积少成多也是笔开销。
更糟的是,不光虾皮这样,Lazada、TikTok商店也跟着学。
平台赚得更多,卖家离不开还得忍
虾皮这么做就是为了赚钱,2024年它第一次实现全年盈利,收入涨了38%,主要靠卖家佣金和广告。
高抽成能让平台有钱搞促销、给买家发福利,吸引更多人来买,守住和TikTok商店的竞争优势,2024年虾皮GMV涨了21%,虽然没TikTok商店的38%快,但基数大,还是东南亚头把交椅。
卖家虽然不满,但还是得忍。像越南那边,别看去年有8.8万卖家关了虾皮店,可还是留下很多商家,毕竟虾皮覆盖广,其他平台要么规模小,要么也在涨费。
卖家只能跟着规则“卷”
只要虾皮还占着菲律宾6成多的市场份额,卖家就很难真正“说了算”。
费用上涨、更严规则可能还会继续,能做的只有适应,要么更“卷”地优化运营,要么慢慢攒客户、找新渠道。
对菲律宾的虾皮卖家来说,这日子难是难了点,但只要还能赚到钱,就只能硬扛着往前走。